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司長徐善長21日在國家發改委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疫情多點散發的態勢,我國民營經濟發展遇到一些困難。但在各類惠企紓困政策的支持下,大量民營企業不等不靠、主動作為,憑借自身活力和韌性,穩步前行,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趨勢。
徐善長介紹,今年前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增長28.5%,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8.2%,比去年同期提升2.1個百分點,成為我國外貿連續16個月正增長的重要動力源。
“入圍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的中國民營企業(不含港澳臺)共有34家,比上年增加5家?!毙焐崎L說,前不久發布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也顯示,民營企業利潤水平增長顯著,銷售凈利率、資產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人均營業收入、人均凈利潤水平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徐善長介紹,近兩年來,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一是“零的突破”,油氣進出口領域實現零的突破,民營企業首次獲得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格、成品油非國營出口資格。鐵路投資建設領域實現零的突破,首條民間資本控股的杭紹臺高鐵有望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車。民營企業核電領域建設投資實現零的突破,首家民營企業參股投資核電項目。
二是“5847件”,保護民營企業及民營企業家產權及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不斷優化,20多部涉產權法律法規立改廢,5847件涉產權規章規范性文件被清理,4050件涉政府產權糾紛問題妥善化解。
三是“全部清零”,截至去年年底,全國政府部門和大型國有企業列入臺賬的無分歧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欠款全部清零。
四是“53%”,截至8月末,民營企業貸款余額達52.5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1.5%。今年已為7000多萬戶民營企業發放貸款,貸款戶數增長30%。前8個月,銀行機構新發放的企業類貸款中,53%發放給民營企業。
五是“10.2萬臺套”,全國400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將10.2萬臺(套)大型科研儀器和90余個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納入科研設施與儀器國家網絡管理平臺,向民營企業開放共享。
此外,徐善長介紹,在近兩年的工作實踐中,通過持續的跟蹤發現了一些工作基礎扎實、勇于探索創新的重點城市,在專家評估等工作基礎上,選取青島、成都、常州、溫州、臺州、泉州、佛山、江陰等8個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對其做法進行梳理總結,形成了72條典型做法,首批進行推廣。